保山遇见腾冲艾思奇故居。

发布时间:2024-09-12 01:43:34    浏览:

  艾思奇故居位于腾冲市和顺镇水碓村,与和顺风景点龙潭、元龙阁毗邻。故居坐东向西,占地面积2345.8平方米,由正房、两厢及厅房构成四合院式布局,所有建筑以砖石楸木建造,均为单檐硬山顶抬梁与穿斗结合二层楼房,举架高大。整体建筑为清代“廊院制”四合院,穿阁楼格式,作纵向联接,布局规整严谨,内以通廊围绕建筑上下连通,以一正两厢一厅组合成四合院,庭院宽敞,主体建筑退离两厢留为过道,主房前设月台,与楼面相互连通。西式阳台小品、雕花格子门窗、淡墨彩绘点缀其中,中西建筑风格融为一体,为民国初期典型的地方民居。

  故居建于1918年,为艾父李曰垓(曾任云南军都督府军政部次长、护国军第一军秘书长)所建。1980年艾思奇夫人一及亲属将故居捐献给家乡,1983年辟为故居纪念馆,1998年,一女士又捐献130件艾思奇遗物,故居纪念馆现陈列着介绍艾思奇生平事迹的照片、文稿和其它实物资料。故居于1987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  艾思奇(1910年-1966年),本名李生萱,青少年时代勤奋读书,留学日本,1935年在上海加入中国,1937年奉调延安,在抗日军政大学、陕北公学等单位主任教员,建国后历任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、副校长、中国哲学会副会长、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。他长期从事理性主义哲学研究、宣传和教育工作,注意把理性主义哲学通俗化和大众化。积极与各种非理性主义哲学论战,捍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。一生著述颇丰,其中《大众哲学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作出了重要贡献,将很多青年引上了革命道路。主编的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》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由我国学者自己编写的哲学教科书。艾思奇被称为“人民的哲学家”,去世后,被同志评价为“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”。


本文由:意昂体育餐饮公司提供
网站地图

友情链接